绿证交易知识简介

绿证交易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绿色电力证书(Green Electricity Certificate,简称“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电子凭证和唯一证明,代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生产与消费凭证。每个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1兆瓦时)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其本质是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环境价值”从电力商品本身分离出来,形成可独立交易的资产。这一机制起源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绿证的核心原理在于“证电分离”的双轨制设计:电力作为一种物理商品,依然通过电网输送并按市场价格结算;而绿证则单独交易,体现可再生能源的环境效益。这种分离使得无法直接使用绿色电力的用户(如地理位置限制)仍可通过购买绿证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并满足环保要求。

在中国,绿证已成为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官方凭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与认证。从法律属性看,绿证具有三方面基本特征:首先,它是国家背书的电子凭证,由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统一核发,依托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其次,绿证具有明确有效期,目前设定为2年,2023年及之前的绿证有效期延至2025年底;最后,绿证具备排他性,即同一兆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的环境价值只能通过绿证或国家补贴中的一种方式获得收益,不可重复获利。

绿证的价值基础来自两方面:一是政策驱动的强制需求,如国家对高耗能行业设定的绿电消费比例要求;二是企业自愿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如出口企业为应对国际碳壁垒(如欧盟CBAM碳关税)或提升ESG表现而主动采购。随着中国绿证获得RE100等国际组织认可,其国际适用性也在增强,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价值。从技术实现看,中国绿证采用数字化全流程管理,从项目建档立卡、电量计量、证书核发到交易流转均在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中完成,确保数据真实可信、防篡改、可追溯。这种集中统一的核发体系不同于欧美分散化的市场模式,体现了我国特色电力市场建设中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特点。

绿证交易的运行机制与流程

绿证交易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市场化桥梁,其运行机制涵盖从核发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和操作流程,确保绿证市场的规范运作。根据国家能源局相关规定,绿证交易遵循“统一核发、自愿交易、实名管理”原则,通过国家级交易平台实现高效流转。

核发机制是绿证生命周期的起点。国家能源局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按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核发绿证,每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1个绿证,不足部分结转至次月。核发工作主要依据电网企业和电力交易机构提供的结算电量数据,与发电企业自主申报信息进行交叉核对。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可再生能源电量都能获得可交易绿证:源网荷储、风光制氢(氨/醇)等项目核发的是不可交易绿证;配备储能设施的项目,其储能放电电量不核发绿证;而2023年1月1日前投产的常规水电项目绿证则随电量直接无偿划转。这种差异化核发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不同技术路线和项目类型的精准调控。

交易主体构成了绿证市场的参与方矩阵。供给侧主要包括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需求侧则分为两类:一类是受政策强制约束的主体,如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企业及数据中心,到2030年其绿电消费比例不得低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平均水平;另一类是自愿购买绿证的企业,包括出口导向型厂商、追求ESG表现的上市公司以及国际品牌供应链企业。此外,福建、江苏等省份还允许分布式能源通过聚合商参与绿电交易,进一步丰富了市场主体构成。

交易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绿证交易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进行:(1) 双边协商交易:买卖双方自主协商价格和数量,通过交易平台备案完成;(2) 挂牌交易:卖方将绿证信息挂在交易平台,买方选择购买;(3) 集中竞价交易:多个买方和卖方通过统一平台出价,按价格优先原则匹配成交。值得注意的是,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可通过“聚合商”模式参与市场,如江苏省试点方案明确,10kV以下、总额定容量小于1MW的分布式新能源可优先通过聚合商代理交易,在同一合同周期内仅能选择一家聚合商。这种安排解决了小规模分布式资源参与市场的门槛问题。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市场化但仍有政策引导。绿证价格理论上由供需关系决定,但受多重因素影响:政策强制消费要求创造基础需求,国际认可度提升扩展应用场景,与碳市场等机制的衔接增强价值预期。实际交易中,不同年份绿证价格差异显著——2025年新核发的绿证价格通常高于2024年及之前的存量证书,反映出市场对“新鲜度”的偏好。截至2025年6月,国内绿证价格已从年初的约0.85-1元/张升至3元/张以上,涨幅超200%,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有价无市”的抢购局面。跨区域交易是平衡供需的重要机制。中国绿证市场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均衡。为此,国家推动绿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通,禁止地方设置交易壁垒。跨省绿证交易比例已超过50%,有效缓解了区域供需矛盾。注销环节确保绿证环境价值的唯一性。绿证一旦被用于绿色电力消费声明、碳排放核算或国际认证等用途后,将在系统中予以核销,防止重复计算。对于未交易的绿证,超过有效期后自动核销。这种闭环管理机制维护了绿证市场的诚信基础,也为与其他环境权益机制的衔接创造了条件。